动态

设计师的成长就是认知的升级

动态 2017.08.03
工作这么多年,遇到很多设计领域里大师级别的人,和很多和我一样的人结伴成长,也面试、接触和合作过很多新人,过去的经历,认知和成长,你我都一样,总会到了某个年纪就会有所变化,在设计这条路上,即便我工作了10年,和很多前辈相比,也只能算得上个学生。

设计师的成长,就是认知上的升级。
不管你承认与否,这个升级的阶段,不仅是设计力表层的体现,更是思考、认知和学习能力整体的升级。如果最终你成长到“大神”这个段位,那么回顾来看,都会经历这四个认识升级:

1.不知道自己不知道
这个阶段,是最容易自以为是的阶段。我们有时候抱怨某个设计师“不太靠谱”,这个不太靠谱,大多出自于他盲目的自信或是对专业的轻视。因为处在这个阶段,或许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设计的实战,甚至是苦战,所有对项目的预估都来自于“他认知过程中的理所应当”。也就是说,因为知道的少,所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的,什么是真正的难的,更重要的是,不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这些。

接触和面试过一些设计新人,在没有经历过设计实战或是苦战之前,总会自信,甚至过度的自信,甚至自负。这个阶段源于自己的井底之蛙,因为视野就这么大,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和真正优秀差在哪里。
互联网时代,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认知,认知这个世界上,太多好的天赋异禀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。

2.知道自己不知道
这是求知探索的阶段。大多经历过数年历练的行业资深设计师,都处在这个阶段。他们知道自己哪里欠缺,有追求的就去找资源学习、刻意练习填补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下自己的职业竞争力。没有这种危机意识的,即便知道自己的问题,也大多选择沉默,日复一日之后又日复一日,在“资深”这个阶段慢慢年长,慢慢的失去了突破瓶颈最佳时期,最佳年龄阶段。最终,他们中的少数人走到了下一个认知阶段,而剩下的大多数,都只能停留在资深。

“资深”久了,年龄就成了“资深”中最大的负担。因为这样的“资深”意味着你没办法和比你年轻的设计师有同样高效的专注度、体力、甚至对专业的“新鲜感”。

3.知道自己知道
这个阶段是探索规律的阶段。很多高级别的设计管理者,他们看待设计方案的时候更在意设计的通用性和普适性。设计不是非好几坏的科学,尤其是很多设计大师,都有自己的一套设计理论。在自己探索的理论和审美意识之中去做自己擅长的设计。因为他们知道,自己的认知、审美和风格已经成为自己独特的传播符号。

所以大师很容易拒绝客户,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,绝不会选择去做高收益但自己却不擅长的东西。

4.不知道自己知道
这应该属于空杯心态的阶段了。说实话,我离这个境界差的太远太远太远了,身边所处的朋友圈也少有能达到这个境界。

空杯心态,属于心理学的概念,是说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。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,先要把自己想象成“一个空着的杯子”,而不是骄傲自满。这些年来,我的发现是:越是行业里地位、资历高的大师,就越发的谦逊、勤奋且永远不停止的去学习。这反倒和第一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很多设计师跨界,比如平面设计师做产品设计、产品设计师做建筑或是装潢设计,越是顶级的设计师,在跨界之后能做到另一个领域里顶级的水平的几率就越大。比如建筑家黑川雅之除了做建筑设计,还做自己的产品。佐藤大就更没办法定义他属于哪个领域的设计师了。只能用顶级来定义吧。

抛开设计这个职业,企业家里这样的人很多。很多优秀的企业家,在过去的某个领域里做到了专业、做到了第一、做到了权威,他跨界做和过去关联度不高的行业也依然能取得很多成就。或许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另一个领域里的专家,但在陌生的行业里他就能驾轻就熟照样干掉这个行业里的老行家。

95%的人都会处在第一阶段,并且只能在第一个阶段,且平庸就是这样被定义的。
其实跨越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并不难。如果你渴望成长,保持不停地学习、阅读和自省。坚持一段时间,就会发现自己的过往是多么的无知。你在焦虑的同时也应该庆幸,你跨越了95%的人都没办法跨越的认知阶段。

那么你会问我,如何进入第三个阶段?
我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。如果让我评价自己,也许现阶段的我,正是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时期。工作的黄金十年,遇到过和你一样的无知、自负,经历过焦虑、迷茫,现阶段慢慢的去思考设计的本质,我作为设计师在项目中能带来的价值。
当然,最终的成就一定是建立在专业的设计力、勤奋和幸运交融之中,或许天赋和勤
奋能成就大师,也或许我一辈子的努力也到不了第四个阶段,那么就先走好每一步,做一个勤奋的“笨人”吧。